上漏下湿
拼音:shàng lòu xià shī
简拼:slxs
典故:《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押韵词:无所不知、品而第之、增收节支、轻薄无知、同气连枝、大受小知、心乡往之、研精苦思、前所未知、平易易知、......
解释一: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举例一:他们原来的破茅房一下雨就上漏下湿。
出处二: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