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 唐·李白

一鼻子灰


拼音:yī bí zǐ huī

简拼:ybzh

典故:《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用法:作宾语;常用在“碰了”之后

结构:偏正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同韵词:打破陈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云起雪飞、辞尊居卑、狐藉虎威、水浄鹅飞、大是大非、风起云飞、归了包堆、析精剖微、......

英文:to meet rejection, humiliation or frustration

造句:
◎ 那时,清朝虽则也有像胡适考据过的"校事",却还不懂希特勒、墨索里尼的那一套,差了蔡钧做上海道,叫他来侦探革命党,结果,苏报的案子,还碰了一鼻子灰。
◎ 王、彭到代市碰了一鼻子灰,对郑更是怀恨在心,便将收集到的郑的种种"罪行",添油加醋,呈报蒋介石。

解释一:比喻碰壁或受斥责。

举例一:帐房先生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回去告诉龙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

出处二: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红楼梦》五五回

举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