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简拼:sgml
典故: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结构:动宾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同韵词:贩夫驺卒、两瞽相扶、惟利是逐、为德不卒、枉矢哨壶、矫国革俗、转祸为福、挈榼提壶、美中不足、以沫相濡、......
歇后语:刘备访贤
邂逅语:刘备访贤
灯谜面:刘备请孔明
英文: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日文:三顧の礼(さんこのれい)
法文:prieravecinstanceunhommedetalentdefournirsonconcours
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造句:
◎ 但三顾茅庐是有的,张良访韩信也有,此外还有伍子胥荐专诸,侯生荐朱亥,都对当时的政治关系演化起过很大作用。
语文教学: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刘绍棠《蒲柳人家 》初中六册·课文·6
解释一: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举例一: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出处二: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举例二: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