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兼肉 拼音:shí bù jiān ròu 简拼:sbjr 典故: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尹文子·大道上》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结构:紧缩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食不重肉 同韵词:山清水秀、七折八扣、进退惟咎、弹冠结绶、半新半旧、相安相受、覆前戒后、跋前踕后、超前轶后、鸡争鹅斗、...... 解释一: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 解释二:吃饭时无两种肉食。形容饮食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