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首创事业的成功,最要紧的还是所有当事人的基本训练 - 马明·西比利亚克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拼音:jī quǎn zhīshēng xiāngwén,lǎosǐbùxiāng wǎnglái

简拼:jqzsx

典故:《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彼此不往来

结构:复句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鸡犬相闻

同韵词:片善小才、念旧怜才、矜能负才、省用足财、枯瘦如柴、冯唐头白、逐物不还、引决自裁、数米量柴、颠倒黑白、......

英文:to be completely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all their lives; never to be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故事: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司马迁认为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行不通

造句:
◎ 它打破了以往学科研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孤军作战、独家经营的局面,而崇尚联合开采、综合利用,而心理学这一大学科、母学科对于艺术的意义,又超出一般小学科、子学科对艺术的意义,对它的忽视和冷淡,无疑是很不聪明的。

解释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举例一: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解释二: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出处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