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而自我 - 苏联

择木而栖


拼音:zé mù ér qī

简拼:zmeq

典故: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左传·哀公十一年》是以明哲先识,择木而处,夏终殷挚,周聠晋黍,或笑或泣,抱籍遁走。汉·崔瑗《东观箴》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择木而处

同韵词:不失时机、抚今追昔、涤瑕蹈隙、上竿掇梯、相体裁衣、终始如一、己溺己饥、榛榛狉狉、枉费心机、跅幪不羁、......

造句:
◎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原是十分合理、十分自然的事啊!太史公在这篇《列传》里,不厌其详甚至不厌其烦地用重墨反复地来叙写侯嬴对信陵君的种种考验,不断地给他出难题,办他的难看,有一次还故意地把他晾在一边,只与朱亥交谈,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其目的就是要观察信陵君,以便测定他的"贤明"程度,善则留,不善则去,在司马迁看来,伯乐"相"马固然重要,而马"相"伯乐则似乎更为重要一些。
◎ 从异的方面来说,君主是不由你选择的,你生下来就是某个君主的臣民,就这样注定了,无可更改,当然也有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时候,那总是乱世,是例外,大家都不太愿意遇到,"乱世鸟飞难择木",诗人早已慨乎言之。

解释一:栖:栖息。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旧时比喻选择贤明君主,为其效命。

举例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出处二: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左传·哀公十一年》是以明哲先识,择木而处,夏终殷挚,周聠晋黍,或笑或泣,抱籍遁走。汉·崔瑗《东观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