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耕女织
拼音:nán gēng nǚ zhī
简拼:ngnz
典故:明·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辛勤劳动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勤劳致富、安居乐业、怡然自得
反义词:男盗女娼、无所事事
押韵词:小己得失、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刻骨相思、品竹调丝、公耳忘私、霸王之资、冠履倒施、抓拿骗吃、羔羊素丝、忧公无私、......
英文:men plough and the womer weave
造句:
◎ 各个生产单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工,在家庭内部则是按性别、年龄有-种简单的分工,所谓男耕女织、童牧翁营。
◎ "男耕女织"是我国长期封建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因而当时的丝帛麻葛的织造是十分普遍的。
◎ 这段唱要点出男耕女织,爱情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的。
◎ 的时代,盼望的是过“男耕女织”
◎ 这段天上的神话,反映了当时人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状况。
◎ ,这当然是传说,也应是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渊源。
◎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使中国固有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 所谓爱民,就是让百姓有个安定的生活条件,男耕女织,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发展了,税收也就增多了。
◎ 要是平常年景,一家子勤勤恳恳,佃上几十亩田地,男耕女织,养猪喂鸡,砍柴,拾粪,靠着人力多,节衣缩食,苦虽苦,总还活得下去。
解释一: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出处一:女织男耕,桑麻满圃。明·赵弼《青城隐者记》
举例一:蓟州郝氏,七世同居,食指千计,~,家法严整,士子读书应考,入学中举人,不赴礼部试,恐入仕也。(清·陈康褀《郎潜纪闻》)
出处二:明·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
举例二:蓟州郝氏,七世同居,食指千计,~,家法严整,士子读书应考,入学中举人,不赴礼部试,恐入仕也。 ★清·陈康褀《郎潜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