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拼音:yī máo bù bá
简拼:ymbb
典故:《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押韵词:好整以暇、有案可查、捐忿弃瑕、甘心受罚、虎口拔牙、诘屈聱牙、蜂屯蚁杂、悃愊无华、录用弃瑕、顶盔掼甲、......
歇后语: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灯谜面:最吝啬的人
英文:be very stingy and unwilling to give a hair
日文:非常(ひじょう)にけちである
法文:pingre<ladre>
德文:sichnichteinmaleinHaarausrupfenwollen<dieHandaufderTaschehalten>
故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派代表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自私自利和无原则的仇杀,对立派杨朱则主张一切从自我的利益出发,即“为我”。墨翟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你愿意拔你身上的一毛而利天下吗?”杨朱不允
造句:
◎ ,一点零花钱都不给了,任你怎么讨要都莫想让他开恩,铁公鸡一毛不拔。
解释一: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举例一: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解释二: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二: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