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 毛泽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拼音:xiān tiānxiàzhīyōu ér yōu,hòutiānxià zhīlè ér lè

简拼:xtzzy

典故: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

结构:复句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同韵词:千沟万壑、怡颜悦色、人心难测、成日成夜、噎噎咽咽、建功立业、精雕细刻、罗曼蒂克、开基立业、十恶不赦、......

故事: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州,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高兴,也不因处境坏而哀伤,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造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这种忧患意识的生动写照和高度概括。
◎ 热爱祖国、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曾培育和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中走在世界前列。

语文教学: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初中四册·课文·27

解释一: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举例一: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出处二: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