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具有拙劣、卑鄙、下贱、奴性的特征,它揭示了人类许多最令人痛苦的病症 - 塞内加

一国三公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简拼:ygsg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政出多门

押韵词:慎始敬终、云过天空、执两用中、塞耳盗钟、声如洪钟、轻轻松松、敕始毖终、按迹循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衣宽带松、......

英文:statewiththreerulers

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骊姬设法把申生、重耳、夷吾送到边疆镇守,派土伪为他们建城堡,土伪十分为难,只好草草了事,说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不知道听谁的好。不久晋献公杀申生,重耳与夷吾外逃

造句:◎ 至此国民党政府形成一国三公的分裂局面:幕后操纵的蒋介石、受蒋介石指挥的孙科、有名无权的代总统李宗仁。

解释一: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举例一: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解释二: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二: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左传·僖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