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聚鸟散
拼音:shòu jù niǎo sàn
简拼:sjns
典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乌合之众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鸟散兽聚
押韵词:焚枯食淡、日长一线、牵衣肘见、昭然可见、振国之患、七穿八烂、孳孳不倦、万民涂炭、不讳之变、驽马恋栈、......
英文:bad discipline
解释一: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举例一:孰不知羌氐之俗,居不常处,兽聚鸟散,本无聚积。宋·苏舜钦《论西事状》
解释二:像鸟兽一样时聚时散。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出处二: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