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拼音:dǎng tóng fá yì
简拼:dtfy
典故:《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反义词: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同韵词:协心同力、一步一计、下临无地、熯天炽地、舟车之利、含笑入地、向隅而泣、体面扫地、诛凶讨逆、易箦之际、......
灯谜面:一党
英文:defend those who being to one's own faction and attak those who don't
法文:favorisersespartisansetcombattrelesopposants
俄文:поддéрживатьсвоихинападáтьначужих
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学的五经博士。到汉宣帝时由萧望之在黄家藏书楼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儒学讨论。讨论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去攻击那些观点不一致的人
造句:
◎ 这样,各种矛盾的累积终于爆发,最典型的例子是Q·W·格里菲斯由于不满电影托拉斯的垄断和限制,愤而离开比沃格拉夫公司,然后他拍出了名垂青史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两部长片,并捧红了丽莲·吉许这一早期电影的伟大明星。
◎ 他的另一部"充满天才和狂热"的影片《党同伐异》,采用交替蒙太奇,创造了一种与古典悲剧的"三一律"相反的地点、时间和动作的"三多样律"。
解释一: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举例一: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解释二: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二: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后汉书·党锢传序》
举例二: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