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忧患
拼音:bǎo jīng yōu huàn
简拼:bjyh
典故:郭沫若《司徒·司马·司空》:“饱经忧患的中国人上了好些次大当,并没有再给予地雷手以立即抽身的机会。”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经历长期忧愁患难的生活
结构:动宾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反义词:未经沧桑、入世未深
同韵词:一无忌惮、心惊肉战、隈刀避箭、神气活现、緑林好汉、赳赳雄断、摇身一变、吃四方饭、瞬息千变、无千无万、......
英文:suffer untold tribulations
造句:◎ 象这次看到的《打渔杀家》,他所演的萧恩决不是一个退归河下、消磨余生的隐士,而是一个饱经忧患、壮心未已的英雄。◎ 这是饱经忧患、历尽沧桑的画家的民族灵魂在"动乱"的年月里的新的觉醒,是画家在新的历史阶段中艺术升华的新的境界。◎ 作者满怀激情地写道:"她象一根坚强的柱子,默默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不摇不晃,凝结着力的美,稳定的美","这,不也正是当今一代中年人的形象么!饱经忧患,坚韧不拔,含辛茹苦,伫立于浑厚的大地,支撑着金碧辉煌的屋顶。"◎ 两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科学家一旦搞起了研究,一切不幸、酸楚就统统抛在脑后了。
语文教学:我读高一时的一篇英文课文,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的书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琦君《泪珠与珍珠》高中三册·课文·12
解释一:饱:充分;经:经历。长期、多次经历过忧愁、困苦,社会经验丰富
出处一: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
举例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甚显衰老。”
解释二: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出处二: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
举例二:他们说他是出身于贫苦的满族家庭,~。 ★冰心《晚晴集·老舍和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