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分离
拼音:gǔ ròu fēn lí
简拼:grfl
典故: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亲人分散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骨肉离散
反义词:骨肉团聚
同韵词:满目疮痍、甘之若饴、随时制宜、下愚不移、百里异习、千疮百痍、因地制宜、致远恐泥、狗肉上不了筵席、完事大吉、......
造句:
◎ 这段话表明,一个作家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见多识广,既要有丰富的社会见闻,又要有渊博的书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行文畅顺"的好作品;而如果"学浅知闻陋,偏又要动笔",那么所写的作品将是"诗不通"、"韵不佳"、"内容分割"、"骨肉分离"的"有字天书"了。
解释一: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举例一:谈起的时候也是叹气流泪,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出处二: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