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多思靠,人多思拗 - 民谚

铩羽而归


拼音:shā yǔ ér guī

简拼:syeg

典故: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不得志而回来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反义词:兴高采烈

同韵词:以此类推、作歹为非、作福作威、蓬筚生辉、奋起直追、痛悔前非、胡走游飞、扬武耀威、睹着知微、塍蛇无足而飞、......

造句:
◎ 《儒林外史》里的那个范进,所以一直名落孙山,被那杀猪的老丈人耻笑,就是主考大人嫌他文字悖谬的缘故,从二十多岁,考到五十多岁,总是铩羽而归。

解释一: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出处一:铩羽暴鳞,复见翻跃。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

举例一:这一批被斩了魔爪,“~”,另一批又破门出来。(秦牧《手莫伸》)

出处二: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举例二:这一批被斩了魔爪,“~”,另一批又破门出来。 ★秦牧《手莫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