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负薪
拼音:pī qiú fù xīn
简拼:pqfx
典故: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志高行洁的隐士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同韵词:牵一发而动全身、法灸神针、南面之尊、劬劳之恩、万马千军、人约黄昏、下里巴音、尊古贱今、溃不成军、油炸猢狲、......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解释一: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一: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东汉·王充《论衡·书虚》
举例一:唐·王绩《游北山赋》:“勿据梧而策杖,亦~。”
解释二: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二: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举例二:勿据梧而策杖,亦~。 ★唐·王绩《游北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