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呼号
拼音:bēn zǒu hū háo
简拼:bzhh
典故:清·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时奔走呼号,哭声遍野,扶老携幼,弃业抛家,都往内地乱窜。”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
结构:连动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押韵词:琴瑟相调、主忧臣劳、冷讥热嘲、不可动摇、复窟倾巢、牛骥共牢、证据确凿、临阵脱逃、拉皮条、百业萧条、......
英文:gocampaigning(foracause)<goaroundcryingoutforhelpandsupport>
德文:überallumHilferufen<füreineSachevonPontiuszuPilatuslaufen>
造句:
◎ 他撰文组稿,奔走呼号,鼓吹抗日;他备尝艰辛,亲眼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弹,将整个报社炸得稀烂,就连他自己也差一点被炸死。
◎ 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在民国初年曾独放异彩,他大力宣传民主宪政,并为之奔走呼号,试图通过议会斗争的形式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轨道,其热情之高,中外少有。
◎ 几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用奋斗和牺牲来维护东方文明的光彩。
◎ 自从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展出敦煌文献,中国知识分子就没有停止过为敦煌奔走呼号。
◎ 1937年秋,黄显声被迫离开部队前往武汉,为营救张学良和抗日救国奔走呼号。
解释一:走:跑。一面奔跑,一面叫喊。指到处宣传以唤起人们的警觉
举例一: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2回:“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
解释二: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出处二: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举例二: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