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九地
拼音:jiǔ tiān jiǔ dì
简拼:jtjd
典故:《孙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押韵词:不打不成器、瓦查尿溺、波罗塞戏、形销骨立、撬窗挖壁、扶危拯溺、不乏先例、沐仁浴义、首尾共济、协心戮力、......
解释一: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举例一:九天九地,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李贤注引《玄女三宫战法》
出处二: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春秋·齐·孙武《孙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