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见底
拼音:hǎi kū jiàn dǐ
简拼:hkjd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紧缩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同韵词:距人千里、一日万里、不达大体、移气养体、黄中通理、转战千里、回瞋作喜、皓月千里、知彼知己、瞒心昧己、......
解释一: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出处一: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唐·杜荀鹤《感遇》
举例一:海枯见底,人死不知心。清·翟灏《通俗编·地理》
出处二: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