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两存
拼音:shì bù liǎng cún
简拼:sblc
典故:《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势不两立、势不两全、势不并立
反义词:亲密无间
押韵词:劳形苦神、皓齿朱唇、忧国爱民、遥夜沉沉、虚己受人、寸碧遥岑、漠漠无闻、纪纲人论、暗箭伤人、精力过人、......
解释一: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
出处一: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韩非子·孤愤》
举例一: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出处二:
举例二: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三国志·吴志·陆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