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离众叛
拼音:qīn lí zhòng pàn
简拼:qlzp
典故:《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得人心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众叛亲离
同韵词:功不补患、微谏不倦、一閧而散、緑林好汉、谋定后战、益无忌惮、惊才绝艳、不欢而散、一时之冠、自寻短见、......
解释一:离:离开;叛:背叛。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出处一: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左传·隐公四年》
举例一:~,自取奔亡。 ★明·陆贽《翰苑集》卷二十
出处二:
举例二:亲离众叛,自取奔亡。明·陆贽《翰苑集》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