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首创事业的成功,最要紧的还是所有当事人的基本训练 - 马明·西比利亚克

辞不达意


拼音:cí bù dá yì

简拼:cbdy

典故:《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说话与写作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词不达意、言不及辞

反义词:言必有中

同韵词:纨袴子弟、傍人篱壁、徊肠伤气、通同作弊、卖国求利、坐靡廪饩、一隅之地、置锥之地、文觌武匿、比肩迭迹、......

英文: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idea

法文:l

造句:
◎ 工作之余,同事们有说有笑,她却一句话也插不上,即使偶尔鼓起勇气说上两句,也觉得辞不达意,因此感到很自卑,总是躲开大家远远的。
◎ 而据重庆大学、西南师大、西南农大、重庆建筑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学生抽样调查发现,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存在"言语笨拙,辞不达意"的现象,普遍是综合性学校好于专业性学校,师范学校好于理工科学校,文科生好于理科生,女生好于男生。
◎ 来双元气咻咻地控诉着老婆小金,语句重复,前后混乱,辞不达意,白色的唾沫开始在嘴角堆积。
◎ 我控制不了自己,回答得辞不达意。
◎ 我说话有些辞不达意,脸都憋红了。

解释一: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一: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仪礼·聘礼》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

举例一:大概学作文时,总患~。(鲁迅《两地书》一一)

解释二: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二:

举例二: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鲁迅《两地书》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