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处境是友谊的试金石 - 缅甸

口耳之学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简拼:kezx

典故:《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押韵词:凉了半截、赞口不绝、趁火抢劫、仰人眉睫、兵连祸结、雷奔云谲、规重矩叠、捎关打节、利口喋喋、改操易节、......

造句:
◎ 赵翼说"梁武帝崇尚经学,儒术由是稍振,然谈义之习已成,所谓经学者,亦皆以为谈辩之资……当时随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开堂升座以才辩相争胜,与晋人清谈无异……梁时与三经之处,仍不废老庄,且又增佛义,晋人虚伪之习,依然未改,且又甚焉"(《二十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

解释一: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举例一: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

出处二: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