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清行浊
拼音:yán qīng xíng zhuó
简拼:yqxz
典故:言轻行浊,执不通变。唐·李虚中《命书》卷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一般
押韵词:隐若敌国、神摇目夺、解衣槃礴、以身殉国、独立王国、吹大法螺、阿弥陀佛、风魔九伯、暴取豪夺、大盗窃国、......
解释一: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举例一:余观世人恒无真志,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是故口是心非,言清行浊。明·李贽《焚书·书答·失言三首》
出处二: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举例二:余观世人恒无真志,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是故口是心非,~。 ★明·李贽《焚书·书答·失言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