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今薄古
拼音:hòu jīn bó gǔ
简拼:hjbg
典故: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迈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结构:联合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反义词:厚古薄今
同韵词:同甘共苦、刿鉥心腑、西方净土、祁寒酷暑、弄斤操斧、目不忍睹、立锥之土、开疆拓土、苛政猛于虎、神奇臭腐、......
英文:stressthepresent,notthepast<emphasizethepresent,slightthepast>
俄文:предпочитáтьсовремéнноепрóшлому
造句:
◎ 在"厚今薄古"口号的鼓励下,这次运动要求一切历史科学,无论古、今、中、外,都必须配合当前阶级斗争,为现实政治服务。
◎ 如果说,五十年代前期,我国历史学的主要问题在教条主义的影响.那么自从一九五八年陈伯达提出"厚今薄古",并且通过"拔白旗"运动加以普遍贯彻之后,历史学就开始滋长实用主义倾向。
◎ 厚今薄古",不过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认识历史而已。
◎ 正因为如此,在"古今关系"上,曾较多地强调"厚今薄古"。
解释一: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举例一:厚今薄古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
出处二: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厚今薄古是中国史学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