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先生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陶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工作的责任和德行的养成,这不仅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学习和借鉴。
在“每天四问”中,陶先生不仅仅是提出了四问,而且对这四问本身进行了追问,或者说,进行了分析。他首先强调,“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蛋了”,让师生员工首先注意自己的健康,建立“健康的堡垒”。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注意身体的几点“第一,科学的观察与诊断。第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第三,预防疲劳的休息。第四,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再对照他的分析和教导,可谓细心周到,用心良苦,这是现在的校长教师无法比拟的。
其次,他提出了促进知识进步的五字要诀:一、集、钻、剖和韧。也就是说,专一,专心一意的学习研究;搜集,尽可能的搜集材料,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深入有获,用陶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希望大家对于一个问题拿定了,便要尽力向里面钻,钻出一大套道理来”;解剖材料,去粗取精;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看出,能如此简洁地总结出做学问的要诀,陶先生是在学问上下了大工夫的,教书育人,先知先行,陶先生可谓我辈之榜样。
接着,他提出了工作进步的“三个最紧要的”:第一,是要“站岗位”;第二,是要“敏捷正确”;第三,是要“做好为止”。不难看出,陶先生在工作上的要求是尽职尽责,又快又好,坚持不懈。我想,如果人人对自己有了这三方面的要求,工作肯定能做好,能进步的,很多时候,人们大多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没有尽责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如果有了这三者,工作大多能做好,能进步的。
最后,陶先生提出“建筑人格长城”,要求人们在“公德”和“私德”并淑。他特别强调,“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对照当今大学的犬儒化,那些私德不淑的人却占据公共要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如何能高呢?
对照陶先生的“每天四问”,反思自己,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站长为你推荐文章:
陶行知的“每天四问”Word下载 WwW.teacHDB.COM
上一篇:励志人物:陈安之
下一篇:小学教师霍懋征:用爱耕耘一生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4霍英东:最苦的亿万富翁
- 4马云:她曾是前台小姐,今当副总裁
- 4王雪红:要成功,就得做最难的事
- 3流沙河:可怕的曾国藩
- 3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
- 3他是世界首富的穷儿子,看完后你不得不佩服他
- 3不流泪的树
- 3平凡的世界,一个路遥就够了
- 3蔡文胜:高中未毕业的天使投资人,野心绝不如此
- 3俞敏洪简介
- 3从俞敏洪点评牛根生看创业真谛
- 3李强:走出一条自强之路
- 387岁褚时健: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
- 3命运开了个玩笑,而我不能翻脸
- 3段奕宏:玩出成功
- 2励志人物:李嘉诚的第一桶金
- 223岁特困生摆地摊起家成百万富豪
- 2杨澜成功的背景揭密
- 2全球收入最高的CEO的传奇故事
- 2白手起家身价过10亿美元的11位中国女富豪